本會簡介


台北市廣東同鄉會簡介

一、前言
廣東文化歷史悠久,載諸典籍,諸如東西文化之交流,中外商業之互易,均由廣東開其端,近代如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維新運動,以及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為建立革命武力,創辦黃埔軍校,由先總統 蔣公領導東征北伐,統一全國,更莫不發端於百粵,影響所及,由一省及於全國,關係國家命運,民族前途,至深且鉅。

二、沿革
為促進鄉親團結互助,海內外各重要城市均有廣東同鄉會或廣東會館之組織,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重歸祖國懷抱,我粵鄉親來台日眾,為聯絡鄉誼,擁護政府國策,乃於三十五年冬,發起組織「台灣省廣東同鄉會」,暫以台北市博愛路一一八號二樓為臨時會址,會員三百餘人,推選鄒清之先生為第一屆理事長,兩年後任期屆滿,推選盧冠群先生為第二屆理事長。

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七日,奉頒省市同鄉會組織準則,乃於同年九月十四日依章改組,並選舉馬超俊先生為理事長,旋又奉行政院命令規定各省市同鄉會應依行政院區域縣市所在地組織,本會乃改名為「台北市廣東同鄉會」(省轄市)迨四十一年將會所遷至台北市寧波東街一號,以迄於今。

本會自三十九年至五十四年先後改選七屆理監事,馬超俊先生均以眾望所歸,膺選連任理事長。

五十六年,台北市奉令改為院轄市,本會依照規定於十月一日改為院轄市社團,重新訂定章程,明定「以聯絡同鄉情誼,發揮互助精神,並協助政府舉辦公益事業,共謀社會福利為宗旨」。其任務為:(一)關於會員及鄉親調查聯絡事項。(二)關於鄉親風俗習慣之研究改良事項。(三)關於會員及鄉親職業、教育之研究發展事項。(四)關於協助政府舉辦公益、救濟及地方建設事項。(五)關於海內外華僑鄉親之聯繫及一切服務事項。(六)關於獎助青年就業及教育之研究發展事項。

本會改制後歷任理事長第一屆至第四屆馬超俊先生膺選連任為理事長,第四屆至第五屆為劉平先生,第六屆為梁甲榮先生,第七屆為伍根華先生,第八屆為梁甲榮先生,第九屆為毛松年先生,第十屆為曾廣順先生,第十一屆為譚守信先生,第十二屆為林雄先生,第十三屆為鍾如海先生,第十四屆為黃葉美英女士,第十五屆為梁灼先生,第十六屆為葉烱超先生,第十七屆(本屆)為韓介光先生。

三、本會組織
(一)本會置理事二十五人,候補理事八人,監事七人,候補監事二人,均由會員大會就會員中以無記名連記法投票選舉之。本會置永遠榮譽理事長一人,名譽理事長若干人,由會員大會決議敦聘之,名譽理事,顧問若干人,由理事會議通過聘任之。
(二)本會理事組織理事會,互選常務理事七人,組織常務理事會,處理日常會務,由理事就常務理事中選舉一人為理事長,綜理一切會務。
(三)理事會置總幹事一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等組,各組置組長一人,幹事若干人。又依照會章規定得設財務、財產保管、聯絡、會籍審查、研究發展、青年、康樂、獎助學金籌募、獎助學金保管、獎助學金審查、採購審查及國父遺教研究等委員會。各委員會均置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一至二人,委員若干人。另設廣東文獻及嶺南特訊雜誌社,發行人均由理事長兼任,社長各一人,委員若干人,均由理事會議決定聘請之。

四、籌建會所大廈經過
本會會所自民國四十一年遷至台北市寧波東街一號,因房屋殘破,不堪使用,在馬理事長超俊任內,鄉賢先進咸認有籌建會所大廈必要。遂於六十二年九月廿一日成立籌建委員會,獲得海內外鄉親之熱烈支持贊助,先後共籌得新台幣三千餘萬元。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破土奠基,六十四年十月五日開工建築,至六十六年十月九日由劉理事長平舉行落成典禮,大廈共分九層,除第三層自用外,其餘各層出租。從奠基開始至大廈落成,前後經過三年,若從爭取基地及籌募經費等工作開始,則超過十年以上時間,其中經過備歷曲折艱辛。所有捐款有功團體及人士,除勒碑刊名外,並依章在大廈內懸掛堂廳室名,瓷相,以資紀念,或致贈獎狀,冊列芳名,以垂永遠。所有捐款人姓名及金額均經彙編徵信錄公佈,以昭大信。此巍峨大廈,美輪美奐,堂皇綺麗,象徵我海內外廣東同鄉和諧團結,秉承先賢革命奮鬥之精神,一致為國家利益與同鄉福祉而共同努力。

五、會務概況
本會早年為聯繫海內外鄉親,加強團結,敦睦鄉誼,自第五屆起成立世界廣東同鄉聯絡中心,在海外各重要地區分別設立五十七個聯絡處,均能發揮績效,並為世界廣東同鄉總會奠立初基。此項聯絡工作,自民國七十九年世界廣東同鄉總會成立後,即將業務轉移該會繼續辦理。

本會在民國五十年,馬理事長超俊任內,為了獎掖後學,鼓勵百粵青年學 子,經何常務理事彤先生熱心奔走呼籲,開始籌設獎學基金,每年以其孳息發 放獎學金,獎勵粵籍大專績優學生。六十八年,為擴大獎勵範圍,增設助學金, 以資助家境清寒或僑居地接濟斷絕之粵籍大專學生。九十九年增設台北市廣東 同鄉會會員子女大專學生獎(助)學金,以獎勵會員績優子女。一一O年再增 設會員子女國高中生獎(助)學金,以擴大獎勵更多粵籍子弟,敦品勵學,期 許粵籍青年學子一代更勝一代。

歷年來海內外熱心鄉親踴躍捐輸樂助本會獎助學金,至目前為止獎助學基金共有新台幣一千七百餘萬元。而本會每年再由經費收入中編列預算提撥大額獎助學金,以期給予粵籍優秀學子更多的獎勵。

本會獎助學金每年頒發一次,大專以上學生獎學金有新台幣二萬元、一萬元及八千元三種。大專以上學生助學金有新台幣一萬元及八千元兩種。高中(職)學生新台幣三千元,國中學生新台幣二千元。本會自五十年頒發獎(助)學金迄今,已逾六十年。累計受獎學生總計七千餘人次,總計頒贈獎(助)學金新台幣三千二百餘萬元。

本會定期出版兩份刊物,一為「嶺南特訊」(月刊)自民國七十年三月廿九日創刊,以報導海內外有關重要粵籍人士及社團活動之動態為主。每月出版一次,每期發行一千五百份,免費分贈海內外粵籍社團及會員鄉親。另為「廣東文獻」季刊,自六十年元月創刊,以傳承廣東文化發揚廣東精神為內容。每三個月出版一次,採訂閱、贈閱雙軌發行。

本會成立迄今已近八十年,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與完善制度的人民團體。目前擁有會員總人數約一千五百人,粵籍會員鄉親涵蓋廣府、客家、潮州、海南等四大族群, 雖然彼此在鄉土語言、風俗習慣或有些區別,但都有強烈的廣東人愛鄉、愛國、愛民族的團結精神 。會員鄉親們在同鄉會這個大家庭下,都能以促進族群和諧,以及發揮廣東人血濃於水的鄉誼而共同努力。

本會多年來在海內外粵籍鄉親之愛護與支持,以及歷任理、監事鄉賢前輩們之合作下,努力為鄉親提供無私的服務,使得本會每年所舉辦的各項促進鄉誼活動,如祝壽慶生活動、獎助學金頒獎大會、敬老活動、自強活動一日遊、春節團拜、藝能教室活動及每年會員大會等,都能得到會員鄉親們的熱烈支持與鼓勵。

為同鄉會之健全發展及長久願景,期盼能有更多的粵籍來台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更年輕的新生代鄉親們能踴躍加入本會,積極參與各項會務活動,以新的思維、創新的做法,為同鄉會注入新活力,促使本會未來更加的蓬勃發展,並得以永續傳承,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