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爸的祈禱,讓細雨成詩
原本細雨紛飛的台北,街頭行人撐著傘,步履略顯匆忙。7月19日清晨,台北市廣東同鄉會會員和家屬朋友們齊聚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心中有一絲不安:這場健走活動是否會在雨中展開?
9點整,企劃領隊、人稱「動爸」的葉傑生常務理事走上前,語氣輕鬆又帶著幾分淘氣地說:「昨天我可是特地和雷公、雷姆打過招呼,拜託今天先不要下雨,讓我們順利完成健走。」話音剛落,天際似乎聽見了祈禱,細雨漸歇,天空拉開一抹溫柔的灰藍,微風輕拂,氣溫宜人,正是健走的好天氣。
有長輩笑說「這就是動爸的魅力!」。於是,一行近四十人的健走隊伍,在歡聲笑語中整裝出發,迎著微風,從圓山捷運站緩緩走向林安泰古厝,展開一場結合歷史、人文與生態的城市慢旅。
從圓山出發:文化、自然與故事的串聯
從捷運圓山站出發,這段路線不僅是一場健走,更像是一場文化散步。沿途經過爭艷館、流行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圓山別邸,最後抵達目的地——林安泰古厝,每一步都是台北城市綠脈的縮影。
動爸葉傑生不只是領隊,更是這條路線上最有趣的導覽解說員。他指著花博公園裡的爭艷館說:「這裡過去可是棒球場,美援時代改成足球場,到了2010年花博又搖身一變成展覽館,現在是各種展覽和活動的熱門場地。」
接著來到流行館,動爸講起它的綠建築故事:「你們知道嗎?這可是全球第一棟用回收152萬支PET寶特瓶建成的綠建築。它的外觀像一艘船,也象徵著我們對環保的承諾。」
路過美術館,動爸語氣一轉,說起正在展出的冰島裔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特展,並邀請大家改天一起來感受光影與空間的魔法。
圓山別邸:總統的後花園,台北的秘密花園
健走途中,隊伍來到圓山別邸外。動爸娓娓道來這座百年洋樓的故事。從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的私人別墅,到日治時期日本憲兵的徵用,戰後成為蔣中正總統的行館,ACME團隊於2021年正式接手台北市定古蹟圓山別莊(原台北故事館)的經營權以新姿態重生。
「你們知道美齡夫人在這裡有條養生種滿櫻花的小徑嗎?她每天早晨都在這散步、吐納練氣。」動爸輕描淡寫,卻讓大家忍不住放慢腳步,想像當年總統夫人悠然漫步的畫面。
還有傳說中的地下密道、藏在別邸的隱茶室……每個細節都讓圓山別邸添上神祕的光環。
新生公園的驚喜:地瓜鳥的現身
途經新生公園時,一位會員突然驚呼:「那是不是黑冠麻鷺?」大家循聲望去,果然,一隻黑冠麻鷺正悠閒地在草地上覓食,絲毫不怕人。牠長著特別的羽冠和虎斑花紋,被暱稱為「地瓜鳥」或「大笨鳥」。這份不期而遇的小確幸,立刻引發一陣拍照熱潮。
動爸笑說:「這就是台北的魅力,連在市中心健走都能遇見野生鳥類。」
林安泰古厝:古厝搬家的生命記憶
抵達林安泰古厝時,天氣依舊涼爽。動爸語氣一沉,帶大家穿越時光,講起這座古厝的遷移與重生。
原本建於1820年代的林安泰古厝,最初位於淡水,因都市計畫面臨拆除危機,幸好在各界努力完成全台首例「古厝搬家」。充分考量了風水布局。 它坐落於「南蛇環北斗穴」的吉地,採用「坐東北朝西南」的建築方位,並在前方設置了半月池,這些設計都符合傳統風水學說,具備藏風聚氣的效果。 古厝的重建也盡力還原了原有的風水格局,例如利用假山和微凸草坡來象徵原有的案山和護砂。搬家過程像拼積木,一磚一瓦、連榫卯構件都編號,讓它重新站起來。」 林安泰古厝是典型三進二院落格局,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正廳,第三進為內宅,象徵財氣、福氣層層深入。這種布局被稱為「步步高升」,寓意家族興旺。
他帶大家看燕尾脊、門前石獅、紅磚牆上歲月的痕跡,還分享「門前不種榕」的風水趣聞。現場有許多遊客和小孩則在假山石洞間尋寶,找到螃蟹、青蛙等小動物石雕,歡笑聲此起彼落。
輕鬆收尾:文化與健康的完美結合
健走結束後,會員們在古厝庭院稍作休息,分享沿途趣事與心得。有長輩感慨說:「這次活動不只是運動,還讓我們重新認識台北的歷史與自然,收穫滿滿。」
動爸則以一句溫暖總結:「林安泰古厝不是一座老房子,而是一本活著的風水教科書。今天我們不只健走,更用雙腳連結了古今、自然與人心。」
後記:動爸的願望
原本擔心的細雨,成了最溫柔的開場白;原本以為只是健走,卻成為一場心靈旅行。這一日,城市的喧囂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微風、笑語和歷史的低語。
動爸葉傑生笑說:「希望大家健走後,不只是身體健康,心也能跟著古厝一樣,找到安泰。」
這場快樂健走,為夏日的台北留下了一道溫潤的記憶。
(常務理事葉傑生)